脫碳裝置讓空氣更清新
李小春的本次調查受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的委托,調查報告表明,我市目前的二氧化碳集中排放源,主要集中在火電、水泥、鋼鐵以及合成氨4個行業。調查報告顯示,重慶的水泥行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****,但是,重慶集中排放源排放量****的單位是一家火電企業。
目前,我市的合川雙槐電廠正在進行一項年捕集二氧化碳1萬噸的碳捕集示范項目,該項目是目前國內運行的二氧化碳捕集項目中****的一項。合川雙槐電廠正在進行的碳捕集項目,這套捕集裝置號稱“碳捕捉者”,這套裝置主要由煙氣預處理系統、吸收、再生系統、壓縮干燥系統、制冷液化系統等組成。
這個脫碳裝置就好比給燃煤電廠這個排放源戴上了一個大口罩,通過過濾把對環境沒有影響的氣體排放出去,而把二氧化碳留下來集中處理。
通過這樣的“捕捉”程序,可以獲得純度大于99.5%的二氧化碳,再經過精制,可產生達到食品級標準的、純度為99.9%以上的二氧化碳液體,用于滅火、制冷、金屬保護焊接、生產碳酸飲料等。
重慶地下可存200億噸
二氧化碳捕捉到了,除一部分可用于再生產外,其他的該如何處理呢?這一直是個世界難題,目前國際上主要采取地下封存的方式。
李小春說,碳捕集后運用的3種地質封存方式主要是深部咸水含水層、煤田和天然田封存,身處盆地的重慶,其二氧化碳的理論封存量達到243.71億噸,相當于重慶去年排放二氧化碳總量的285倍,深部咸水含水層具備的潛力****。
大部分排放源可就近存
中科院地質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龐忠和說,收集到的二氧化碳,經過液壓處理后,會用高壓的辦法,通過管道打入地下1000米以下的含水層和煤氣層,這是歐美一些國家通用的方法。但是注入地下的液態二氧化碳是否會引起地質結構的變化,目前還在研究,尚未有權威的結論。
李小春說,重慶絕大部分碳排放源附近,都能找到地質條件適合的封存場地。李小春建議,重慶盡快開展碳捕集的早期探尋工作,選擇幾個成本效益最好的排放源———封存場地進行匹配,開展碳捕集的示范工程以及可行性研究。
麻風樹減排二氧化碳
可進入國際碳匯市場交易
開車用的柴油能從土里種植出來,這樣的情況你能想象嗎?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陳放應英領館文教處邀請來到重慶,他建議三峽庫區可以廣泛推廣這種可以提煉柴油的麻風樹,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時也能減少碳排放。
3噸果實=1噸生物柴油
“麻風樹的別名又叫小桐子,重慶很適合種植這種綠色黃金植物。”陳放形象地說,“綠色黃金”這個名詞是對應被稱為黑金的石油而來的,四川大學從10年前就開始研究這種柴油植物。陳放昨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,麻風樹主要分布在四川西南山區,具有較強的耐干旱瘠薄能力,對土壤、坡度等都沒有太高要求,三峽庫區很適合栽種這種綠色黃金。
陳放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:一般來說,栽種1公頃麻風樹,可以產12噸至15噸果子,而3噸麻風樹果子,就可煉出1噸生物柴油。如果種植后收獲果子50萬噸,可產油約16萬噸,總產值可達6.4億元以上。另外,還可生產生物農藥2萬噸、生物肥料2.5萬噸、生物蛋白粉10萬噸、活性炭10萬噸,總產值可達22億元。
北京千輛公交車添加
“這種生物柴油已經有部分在成都的柴油公交車上試驗過。”陳放笑著告訴記者,學院里有62名“麻碩”、“麻博”(專門研究麻風樹的碩士、博士),他們用100%的生物柴油取代0號柴油用于公交車后,動力完全足夠,目前已經利用麻風樹生物柴油,進行了1.5萬公里的柴油機車行車試驗。
而在碳排放方面,每公頃麻風樹1年可吸收20到40噸二氧化碳,而制成的生物柴油碳排放則比石油提煉的柴油減少50%以上,也就是說,在種植和消耗兩方面都達到了低碳的目的。北京的1000輛柴油公交車也添加了10%至20%的生物柴油,能夠使尾氣中的有害物質排放量降低95%以上,達到國Ⅳ排放標準。
庫區山地可考慮種植
陳放告訴記者,中海油已在海南建立了6萬噸生物柴油基地,中石油也在南充建設麻風樹生物柴油原料基地200萬畝,重慶目前除了三峽庫區少量種植外,栽種麻風樹提煉柴油還有很大發展空間。
陳放認為,如果企業自己建麻風樹種植基地,前期投入相當高,建議政府可以給予補貼和稅收優惠,對種植戶也給予扶持。麻風樹雖然第二年就可產果,但含油量較低,一般5年左右會達到峰值,并持續產生經濟效益,之后的成本會越來越低。 |